news information
来源:在路上文化机构
时间:2022-05-10 13:42:33
学校如人,
有各自迥异的性格和独特的气质,
可称之为学校文化。
校园中的每一处都凝聚着这种文化,
凝聚着这所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追求,
化作无言之声,有形之物,
时刻滋润生命的成长。
所以说:
“学校无闲处,处处皆育人”。
水房,
学校师生在校园生活当中的一个高频场景。
课间闲暇,场景变化,
三五同学,结伴行至,
不觉间,
水房似乎成了繁忙学习中的片刻暂停,
成为连接起课堂与课堂之间的闲暇片段。
在这样一方小小天地里,
我们又应如何用文化来为它赋能?
且与我一同前往,
来瞧瞧天台岗万国城小学,
慧联万物的“水文化空间”。
天台岗万国城小学的水房位于学校A2、B2教学区的拐角位置,开放式的楼体设计,让几处水房在校外亦能览其光景,成为学校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特色窗口。
围绕学校“一日一知,慧联万物”的办学路径,结合楼层年级递升特点,以“水”为切点,联系多学科的知识拓展,我们将几处水房打造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“水文化空间”。
文化布局思路
江河湖泊,浩荡缥缈,滋养万物生灵,
文明傍水而生,历史沿着河畔行走。
水文化空间的起始,回溯水之源头,
从了解水与万物生灵的紧密联系开始,
从经纬转动中感受水的广袤浩瀚开始,
源头活水,润泽学生心中好奇的种子,
以此为始,开启一段与水的奇遇。
化百态之形,凝为霜雪,蒸为云雾;
涵千姿之色,澄江似练,清河如璧。
变者为表,不变是里,
在固液气的纷繁变幻中,
让学生去观察、发现水的变与不变,
去思考、探索水的基本性质。
蜿蜒流动的笔墨,
勾勒出文字中水的演变发展;
不同语言的词汇,
诠释出各自对水的文化赋予。
透过语言,让学生的思维延展开去,
在世界文化的汪洋中,
舀一汪多元智慧之趣。
按下开关,水的韵律娓娓道来:
清泉潺潺,谱一曲《二泉映月》,
大河滔滔,咏一首《保卫黄河》,
精卫填海,涌现人们百转千回的执着,
大禹治水,漾出人类征服自然的颂歌……
敲音琴珰珰作响,与这声音相和,
学生你我,
既是这韵律的欣赏者,
亦为其创造者。
从自然辽阔到寻常巷陌,
它步履不停:
灌溉农田、工业生产,
水路运输、水能发电……
无形、无色、无香,
却有用,有为,有方。
让学生感受面前这普普通通的水,
背后所蕴藏的巨大能量。
伴这水来一次成长之旅,
从小小一滴水,
汇为泉流、溪潭,
涌向湖泊、江海。
每个孩子,都是这水滴,
每滴水,都有自己的方向。
发端于细微,
发展成浩瀚。
是《长江万里图》的激昂壮阔,
是《日出·印象》的静谧深远,
是《神奈川冲浪里》的汹涌澎湃,
是《阿特湖中的小岛》的微波潋滟。
古往今来,画水之人用自己的笔留住这“无形”,
就让学生也握住自己的想象,
去描绘一抹无形色彩。
节约水资源、保护水资源,
一直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话题,
从世界水源现状,到节水倡议号召,
从节水方式方法,到学生行为引导,
在水文化空间中,
尽览过水的各个侧面,
让学生在对水有着深入了解的基础上,
自觉、自发地成为学校的节水小卫士。
这里是学校的水房,
这里同样是一个开放式的水文化“博物馆”,
空间有局限,
思维不设限,
用文化让学校的每一处场景,
激活出新的生命活力,
让教育在每时每刻,随处随地中悄然发生!